《不爱钢琴师》(Lara)是曾在台湾缔造百万票房佳绩的《噢!柏林男孩》(Oh Boy)德国导演杨欧雷杰斯特(Jan-Ole Ferster)睽违七年最新力作,入围了素有「德国奥斯卡」之称的萝拉奖(Lola Awards)最佳影片,更将代表德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不过再多的殊荣,之于本片带来的无限悸动都只是锦上添花。一如电影主人翁纠结的身影,本篇也会尽量挑战在不剧透的情况下,浅谈它如何透过剧本施展咒语般的观影黏着力。
《不爱钢琴师》中文片名翻得相当直白:主角拉娜(Lara)果真不爱钢琴,假如你刚好也不爱钢琴,那么恭喜你,它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的电影,因为它把琴音化作语言,语言则成了一把利刃,手起刀落一瞬间,回神前你还在捧腹大笑,下一秒你已经为剧中角色感到心里淌血。它绝对没有错综的玫瑰瞳铃眼式剧码,每一句台词都身兼幽默、尖刻、惘然、纾压多职,全片丝毫不见累赘的叙事痕迹,娱乐性却满溢整个影厅。
电影开场就上演拉娜自.杀未.遂,她本该欢庆六十岁大寿,这天刚好也是儿子维特(Viktor)的钢琴创作首演,然而不但维特没邀请她,离婚多年的前夫和新欢都在贵宾名单上,我们的拉娜只能捡起四散心底的破碎面具,拜访许久没联络的前同事。这一路上,她除了一片一片黏回乖张的表象,同时也悄悄安排了一场你我都意想不到的局。
「办公室每个人都尊敬你,诀窍到底是什么?」「那是因为我从来没在乎过我的工作。」
拉娜年轻时被誉为钢琴天才,可惜人生这出戏的剧本不如预期,中年得到的掌声,观众可以猜想,大部分都来自价值观还算实际的工作伙伴们;她大可享尽乐活,与邻居来杯咖啡,可她的皮囊总是装下太多纷扰。倒是年少轻狂的维特伸直了羽翼,才华看似用不尽,我们对他的理解,或者说对这角色的想像,很大一部份来自编剧选择留白的空间,从这你可以推敲,也许拉娜并没有真正在乎过儿子的感受。然而不只维特疏远拉娜,就连曾在《绝命律师》尬上一角的德国影帝莱纳波克(Rainer Bock)饰演前夫保罗(Paul),在拉娜面前也总是恨不得掉进另一个维度。对了,莱纳波克在片中的职业刚好也是建筑师,害我看得直冒冷汗。
「你觉得我的旋律写得怎样?」「太悦耳了,不像是有什么要说。」
此刻的拉娜,好比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一代工匠代达罗斯(Daedalus),维特则是承其血脉、引其妒恨的塔罗斯(Talos),而代达罗斯精心设计的迷魂阵,恐怕连技艺同样高超的塔罗斯都无法解。话说在某些版本的故事里,代达洛斯还企图干掉塔罗斯,正义之神雅典娜为了救他,最后只好将他变成一只鸟。有关拉娜的黑历史,我们只能透过片中每个跟拉娜熟或不熟的脸孔,拼凑她的过去:有些人熟知她的底线,至于其他人,也许只想说认识她是种不幸。当电影要角让你恨到想怒捅一刀同时又好想抱抱,那代表角色写得立体;编剧似乎也一再提醒我们,真正有趣的,一向都是那些能不断挑战观众的生物。以《不爱钢琴师》再擒卡罗维瓦利影后的德国女星柯琳娜哈佛克(Corinna Harfouch),交出的表演何止令人拍案叫绝,一度还让我想到法国影后伊莎贝雨蓓分别在麦可汉内克《钢琴教师》与保罗范赫文《她的危险游戏》,所扮演两角的畸形合体,光这点就加了不少分。看完《不爱钢琴师》,你很难不被柯琳娜哈佛克圈粉。
「天赋人人都有,差就差在谁能挺过那关。」
拉娜与钢琴为伍的时日,终究一点一滴从拉娜与她那谜样的钢琴教师两人间若有似无的纠葛中渗透了出来,我们也意识到了才华的一体两面,它是假象,是武器,是诅咒,也是出口。身为拉娜这样的一个人,究竟要爱你所恨,还是恨你所爱,《不爱钢琴师》上演的辩证到电影尾声,也总算借由拉娜的行动给了观众一个交代,而那样的结果,势必会在你心激起回荡幽远的余音,鼓舞你继续朝所爱之物一跃再跃摔个头破血流,更重要的是,也提醒你别忘了敢恨。
I hate everyone and everything, therefore I am.
《不爱钢琴师》是一部从事任何形式创作的人都必须得看的电影。单就精采度而言,如果说《进击的鼓手》把「张力」当作一再敲打观众脑门的伎俩,那么《不爱钢琴师》可说将张力自然布于每个稳静的细节之中,更具反复品味的价值。最后,也再次赞叹光年映画独到的选片眼光,近期由光年引进的电影,举凡《女孩要革命》、《女神们的下午茶》、《真爱裁会赢》、《吹哨奇案》部部都是惊喜,当然还有伟栽《在黑暗中漫舞:二十周年数位修复版》,实在很庆幸在这数位串流当道的时代,依然有这么一家能让影迷死忠追随的独立片商。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