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的童年有沒有《暮光之城》,不過我可以誠實跟你們說,我小時候是一個超鐵的twilighter,從中英文小說、電影原聲帶,再到各種精裝套書等周邊都要搜刮。雖然受到了觀眾的許多批評,當時拍攝的預算也是少得可憐,不得不說《暮光之城》還是成為了好萊塢最知名的一部作品之一。
這部電影帶來的商業效益太驚人,甚至許多電影製作人都想繼續複製這套所謂的「暮光效果」,但其實很少有人能夠成功。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國外媒體對於《暮光之城》的成功到底是什麼原因,這部作品又對電影圈產生怎麼樣的影響呢?
首先當 然要談到的就是,多虧出現了《暮光之城》,電影製作才陸續推出有關女性的吸血鬼電影,尤其是針對女性的電影。其實以往電影的經典規則就是,女生願意為了男人看一部電影,但男生卻很少看女生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的電影通常著重男性的原因。許多電影中,女性扮演的主要角色大多是「主角克服某些挑戰後獲得的獎賞」。因此在《暮光之城》上映時,很多製作人都默契地認為,為女性拍電影一定會以失敗收場。
當然,在《暮光之城》之前也有女性電影,其中許多都是成功的範本,例如最經典的《鐵達尼號》(Titanic)、《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 與《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 等。但是這些作品的成功都被認為是湊巧,而不是以任何規律性發生的。像《幻影殺手》(Elektra) 和《貓女》(Catwoman) 這樣的失敗案例卻常常被拿來成為論點討論。《暮光之城》被認為是第一個成功證明「為女性製作的電影可以創造商業成功」的作品。正是《暮光之城》,才讓電影業中的性別平等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但基本上這部電影的情節與灰姑娘相同:貝拉 (Bella) 是個平凡、笨拙又不太吸引人的女孩,她愛上了一個英俊又有錢的帥哥,但電影的最後她卻又成為一位頗受喜愛的女孩。而且《暮光之城》中,對兩位男主角的對比形象塑造 (冷酷的愛德華和熱情的雅各) 幾乎成了電影成功的基礎。同時吸引了喜歡兩種不同各型的女孩,因為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男主角中,她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人。
自從《暮光之城》上映以來,電影業就不斷嘗試在劇情中設定一個女角色來獲得「暮光效果」,例如《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 和《分歧者》(Divergent) 就是最成功的嘗試作品。
多虧了《暮光之城》,電影業開始拍攝有關「美艷到不行」的女吸血鬼。這部電影成功引起了其他吸血鬼系列的出現。例如紅極一時的美劇《吸血鬼日記》(The Vampire Diaries) 和《噬血真愛》(True Blood)。他們關注女性觀眾,但賦予主要女角色強烈的女性主義原則,不過這些系列中的男人都把女人視為獵物。
以前的電影習慣把吸血鬼描繪成令人厭惡的生物,但上述的幾部作品幾乎完全顛覆這種方式。此外,《暮光之城》還努力避免過分露.骨,相反的,還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婚前保持童貞的觀念 (還記得吧,結婚之前的愛德華守身如玉XDDD),甚至連貝拉的姓氏Swan (天鵝) 也暗示著純潔,直到貝拉成為吸血鬼後才開始強調女性部分。
如果沒有《暮光之城》,就沒有《格雷的50道陰影》。《格雷》的影迷們應該知道,這部電影的原創小說最初就是基於《暮光之城》的幻想小說所創作的,其中女主角安娜 (Anastasia) 是貝拉,愛德華則是克里斯汀 (Christian)。這部小說的作者希望使原始角色間的關係更加趨向身體關係,但最後竟然成為另一部獨立的愛情故事,並為作者帶來成功。
雖然電影跟書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格雷》和《暮光之城》還是有一些共同點,包括:
1. 女主角都有點笨拙,又缺乏吸引力。
2. 她們都準備好與「危險的男人」開始危險的關係。
3. 愛德華和克里斯汀在劇情中都承認他們不了解自己心愛的女人,但這種誤解卻增強女方與他們在一起的渴望。
4. 貝拉和安娜都陷入需要男人保護的情況。
5. 愛德華和克里斯汀都違背的家人的不同意,決心要與女主角在一起。
6. 這兩部電影首集的導演都是女性:凱薩琳哈德維克 (Catherine Hardwicke) 2008年拍攝第一集《暮光之城》,而《格雷的50道陰影》則由山姆泰勒強森 (Sam Taylor-Johnson) 於2015年拍攝。不過很諷刺的是,這兩部電影的第二集都是男導演拍攝製作的。
2. 她們都準備好與「危險的男人」開始危險的關係。
3. 愛德華和克里斯汀在劇情中都承認他們不了解自己心愛的女人,但這種誤解卻增強女方與他們在一起的渴望。
4. 貝拉和安娜都陷入需要男人保護的情況。
5. 愛德華和克里斯汀都違背的家人的不同意,決心要與女主角在一起。
6. 這兩部電影首集的導演都是女性:凱薩琳哈德維克 (Catherine Hardwicke) 2008年拍攝第一集《暮光之城》,而《格雷的50道陰影》則由山姆泰勒強森 (Sam Taylor-Johnson) 於2015年拍攝。不過很諷刺的是,這兩部電影的第二集都是男導演拍攝製作的。
《暮光之城》被譽為好萊塢最成功的經典案例之一。關於《暮光之城》的商業成功有許多細節,這部電影不但賺了很多錢,還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的票房收入超過10億美元 (約新台幣300億),比拍攝預算多了數十倍。
首部電影的製作成本為3,700萬美元 (約10億新台幣),票房超過4.08億美元 (約新台幣120億元)。
第二集花了5000萬美元 (約新台幣15億元),票房超過7.11億美元 (約新台幣210億元);
第三集的預算多了一點,花了6,800萬美元 (約新台幣20億元),票房超過6.98億美元 (約新台幣210億元);
第四集2部電影花了2.3億美元 (約60億元),利潤為15.41億美元 (約新台幣450億元)。
第二集花了5000萬美元 (約新台幣15億元),票房超過7.11億美元 (約新台幣210億元);
第三集的預算多了一點,花了6,800萬美元 (約新台幣20億元),票房超過6.98億美元 (約新台幣210億元);
第四集2部電影花了2.3億美元 (約60億元),利潤為15.41億美元 (約新台幣450億元)。
這是電影業的革命,許多導演其實都還在嘗試複製這個傳奇的成功票房。當然,還有其他更成功的系列電影,例如《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神鬼奇航》(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和《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但是它們的拍攝成本也高多了。上面提到電影的初期成本都不低於1億美元,最後當然也越來越高。例如,《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At World’s End) 瀕臨虧損,當時預算為3億美元,但美國票房才獲利3.09億美元,幸虧全球票房超過9.6億美元才挽回。
除此之外,首部《暮光之城》的演員陣容幾乎沒有任何大家熟知的演員,但這部作品還是意外大受歡迎。通常好萊塢不會把10幾歲的女孩視為可以賺錢的目標受眾,但是《暮光之城》還是證明了年輕女生的錢還是很好賺的哈哈哈 (例如當時的我)!
相信大部分點進來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應該都看過《暮光之城》,不知道你對這部年代久遠的電影又有什麼想法呢?我只知道我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真的滿滿都是童年的味道啊QQ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