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讨论过为何有些家长对孩子「没感觉」,这回从孩子心理的角度分析,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对父母有种距离感。
1. 以前:「你为何花这么多钱?我要这些花干嘛?」
现在:「真希望她至少有传讯息祝我母亲节快乐…」
不少家长在他们感到愤怒、失望或只是累了时,就会对孩子批评一番。这是他们宣泄负面情绪、遮掩自身脆弱一面的方式,无论孩子说什么做什么,这些家长们总是能找出羞辱或让孩子感受负面的方法。多年来,这样的行为不但不会消失,可能还会恶化,孩子长大后,自然而然不会想再跟家长有或亲戚有任何瓜葛。
2. 以前:「我不想吃燕麦!喉咙会痒痒的!」「别再说了快吃!」
现在:「我不想再去看医生,他都不好好听我说的。」「拜托!我已经帮你挂礼拜四的门诊!」
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成功地把孩子养好给他们穿好,因此觉得自己是成功的家长,但他们的方式往往没有妥协余地而且冷酷,他们也许为孩子提供了生理上的富足,心理上却是置之不理。长大后,孩子们也会觉得对家长有责任,像是金援他们、为他们找医生等等。这样的家长不该期望孩子能给予他们温暖及真正的关注。
3. 以前:「为何只考80分?我才不管其他同学表现怎样!你到底有没有想得到一份好工作?」
现在:*妈妈又打来了*
过度自恋的家长,容易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他们总是过度注重孩子的课业成绩,喂养孩子过多来自自己的自负与傲气,成绩稍微低于理想就认定是种失败,导致孩子成长过程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渐渐开始疏远家长和亲戚们来逃避压力。
4.「别打断我!」
现在:「爸,我不是说过我没空!」
情绪上忽略孩子的家长,虽然并没有完全拒绝孩子,但也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关注。他们老了,才突然发现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爱、关怀与尊敬,觉得孩子不够「敬老尊贤」。你说意外吗?
5. 以前:「在听什么烂音乐?」
现在:「在看什么烂节目?」
6.「你到底何时才要结婚啊?大家都已经结婚了耶!」
「我要挂电话了!」
家长们对孩子抱有期望是正常的,但过度就完了。那些来自家长与亲戚们的催婚,只会让孩子与他们越来越远。孩子长大后不太想跟家长沟通,也是理所当然的。
7. 以前:「搞什么东西?女孩子才喜欢画画!」
现在:「我想把这个奖项献给我妈,她是唯一支持我的人!」
来自家长的心理支持,等同奶水之于婴儿的重要性。虽然每个孩子对于家长的反应不同,有的人放弃,有的人会更努力证明自己,但依然会感到不受重视。
8. 以前:「哭什么哭!大家都看到你哭了啦!」
现在:「你为什么这么冷血!」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哭泣时羞辱他们,是令他们停止哭泣的唯一方法。他们不理解难过时哭泣是完全正常的,总是认为孩子不能有负面情绪。
9.「我大学休学还不都是因为你!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当上首席工程师了。」
「谢谢你,但生下我是你自己的决定,不是我能选择的。」
擅于情绪勒索的家长,对于让孩子感到挫败也一样在行。他们的话语,「为了你,我…」是非常伤人的,孩子为了这些话语造成的罪恶感,会开始划清界线不再受那些话语影响。况且,出生来到世上也不是孩子能选择的。
10. 以前:「离婚?你觉得这样大家会怎么看待你?」
现在,「你自从离婚后就不怎么跟我说话了。」
「别人会怎么想?」只有最自私的人会这么说,毕竟这样的行为显示了你对孩子的感受,远不比他人对你的认同重要。他们希望自己维持完美的印象,没有多余心力关心孩子的感受。你觉得孩子还会想跟不接受他们的家长,继续维持良好关系吗?答案很明显。
上述哪种情况最让你有感?有哪些话,是你绝对不会对孩子说的?
同场加映: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