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疗网/记者林怡亭报导】「嗡~嗡~嗡」这熟悉又惹人厌的声音,加上手、脚、脸上的「红豆冰」,是不少民众出外踏青时最不喜欢的纪念品!尤其遇到闷热潮湿、气温节节升高时,更容易遇上蚊子大军的袭击,此时,民众多会使用防蚊液来预防蚊虫叮咬。食药署提醒,在选购防蚊液时,要认明政府机关核准之许可证号,并注意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才能兼顾防蚊效果与使用安全。
选购防蚊液产品 应有卫福部许可
市售用于人体皮肤的防蚊液产品选择非常多样,其中可分为二大类,一种是含敌避(diethyltoluamide,DEET)成分,属于药品管理,须经政府核准,领有药品许可证的防蚊液;另一种则是含精油类的防蚊产品,属于一般商品。
食药署提醒,购买含敌避成分的产品时,应先检视外包装上是否有卫生福利部核准字号的标示,例如:「卫署药制字第○○○○○○号」或「卫部药制字第○○○○○○号」,以保使用安全。
涂防晒再喷防蚊 隔5~10分钟
使用防蚊液时,应依照说明书的指示使用,使用时要距离皮肤或衣物10~15公分,并缓慢喷洒。如果需要使用于脸部,则应先喷于手掌后再涂抹,且要小心避开眼、口周围,以及有伤口、过敏或晒伤的皮肤部位。若是孩童需使用时,则要避免涂抹或喷洒在手部,以免孩童接触自己的眼、口鼻而误食;未满6个月的婴儿则不建议使用防蚊液。
此外,夏季户外活动机会多,既要防晒又要避免蚊虫叮咬,当防晒产品与防蚊液要一起使用时,建议先使用防晒产品,并等待5~10分钟使其干燥后,再使用防蚊液,如此一来就可避免皮肤产生过敏不适的问题。
食药署呼吁民众,使用防蚊液后,皮肤若有产生任何不适症状,都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且使用肥皂和水将防蚊液洗掉,以及向邻近社区药局的医师或药师进行咨询。
以上内容由健康医疗网授权转载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