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群发达,大家都有脸书、IG、Threads等各种平台,可以在上面分享生活大小事,也能浏览朋友的贴文,借此得知对方的生活,大多情况下,大家都习惯报喜不报忧,尽量分享一些正面的事情,但有些人总是喜欢在上面分享自己的阴暗面,甚至是有关亲人离世的噩耗,究竟是为什么呢?
示意图,翻摄自《有院子的家》
根据《今日头条》报导,对于传统的长辈而言,家里有亲人过世,不是一件很值得炫耀或拿来说嘴的状况,通常都会选择沉默或者是独自痛苦,并私下联系亲友,而不会特别发上网,毕竟用这种方式让逝者再次成为焦点,似乎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事实上,将私生活分享到朋友圈,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是想获得他人关注,被询问「你怎么了?」、「你还好吗?」等。
翻摄自《今日头条》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指出,人们天生渴望他人的尊重与认同,所以那些将亲人逝世消息分享到朋友圈的人,也是在满足这种内心的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种自私的行为。对于某些内心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来说,会把家人过世这件事,当成是生活中的点滴,直接分享到朋友圈,让大家知道,因为不会想太多,所以会忽视大家看到这则贴文的负面想法,「他们只是想要得到对方的注意。」
翻摄自simplypsychology
所以说,把亲人过世的消息当成一则贴文发送出去,成为某些特定族群一种释放情绪的场所,他们想要借由这种方式来追求认同,可能没有任何恶意,虽然做法有点不妥,但每个人面对悲伤以及疗伤的过程都不同,「若这种希望能借由他人同情或关注方式,能让他们稍稍平复内心的伤痛,也不是一件坏事。」
翻摄自《今日头条》
此外,当他们愿意向朋友圈透漏这个消息时,或许代表内心已经深刻放下亲友逝去事、即将迎接新的开始,也意味着,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总而言之,分享亲人过世的消息,看起来很不值得效仿,也不尊重逝者,但若当事者认为,该方法会让他们加快走出悲伤的内心世界,并且表达怀念,大家可以不要过度批判,而是给予支持和尊重。
示意图,翻摄自《有院子的家》
不要冒犯到人就好!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