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不管是陸上或周邊海域地震都相當頻繁,但你知道地震也有「快慢」之分嗎?中央山脈下方就存在著世界罕見的「慢地震」,然而這看似沒什麼殺傷力的慢地震,破壞性可是遠超出想像!
圖片來源 / 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台灣近來有感地震不斷,中央氣象署就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地震其實也有快慢之分,一般地震通常需要數十秒到數百秒的能量釋放時間,錯動可達數十公尺;而「慢地震」發生可長達數小時到數週不等,錯動也不超過10公分,極其緩慢而微弱。
示意圖。圖片來源 / 翻攝自Reuters
「慢地震」之所以不容易被察覺,原因是它們發生的區域比一般地震更深。至於台灣有「慢地震」嗎?中央山脈南段下方、玉山南方就是慢地震的好發地,且是世界少數在「非火山區域」造山帶觀測到的慢地震。
圖片來源 / 翻攝自環境資訊中心
雖然「慢地震」乍聽之下沒什麼威脅性,但氣象署示警,「換算累積的能量釋放,要來個規模4~7不等的地震也不成問題」,且臺灣慢地震與鄰近區域的地震似乎有某種關聯,2010年甲仙發生規模6.4的地震後,不到一週的時間,科學家發現慢地震的活動竟然加速了!研究就指出「慢地震可能加速大地震的發生」,因此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台灣在15、16日接連發生規模5.7、6.3的地震,全台有感,東部之後更是餘震不斷。中央氣象署證實今年地震偏多「較異常」,有專家就做出示警,花蓮外海的琉球海溝強震百年周期要到了,運氣不好恐怕會發生規模高達9的大地震!
圖片來源 / 翻攝自中央氣象署,下同
根據媒體《ETtoday新聞雲》、《中時新聞網》的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指出,這2日的地震都發生在台灣最常發生地震區域,雖然不足為奇,但近年來花蓮地震明顯變多,就得更留意花蓮外海的琉球海溝,因為琉球海溝強震的百年周期快要到了。
1815年海溝型斷層曾造成7.6的地震,上次出現規模8.0的地震是在1920年,都是約百年發生一次,按照這樣的周期推算,下一次強震很可能落在2025年。
圖片來源 / 翻攝自wikipedia
不過李錫堤教授表示,琉球海溝強震目前只有一個間隔可以參考,加上出現地震因素很多,很難斷定明年就會發生大地震,但只要發生,「運氣好規模8,運氣不好可能規模9強震」。他呼籲政府在東部海域建置海底位移計,能提早發現海床變形,也是最有效的預警方式。
圖片來源 / 翻攝自dyfc-academy
(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